Selifan官网-探索自我护理与美容产品的完美之选
当前位置
主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 >
国风·追风者|家具也能“唤醒天伦之乐”
2017-10-15

  苏州河畔的上海M50创意园区里,有一个约500平方米的家具店,名为“多少MoreLess”,里面放置着近140件新中式家具,设计大多出自人称“老侯哥”的家具设计师侯正光之手。

  侯正光是位70后,2008年创立“多少MoreLess”家具品牌,如今已成为中国原创设计品牌的代表之一。初见时,他戴着黑框眼镜,穿着海魂衫,举手投足间似乎很难和“中式”关联起来。正如他的设计理念——中国传统家具的核心并不浮于表象,而是文化内核的深层次表达。

  在从事家具设计前,理工科出身的侯正光也曾想过,在另一条赛道上“一条路走到黑”。大学毕业后,侯正光先是从事了专业对口的汽车维修。然而,近两年时间里,他发现自己依旧无法安于这份工作,于是毅然改行追寻“心之所向”,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起了平面设计。历经曲折,总算找到了正确的方向。

  1995年,广告行业正处于“野蛮生长”的阶段,侯正光几乎是“蒙着眼睛往前冲”。他曾以为平面设计就是他的“终极梦想”,却在摸爬滚打中被商业逻辑的桎梏裹挟着前行,难以喘息。“为产品服务是‘左’,表达自己的想法是‘右’。作为设计师,我一直在向左还是向右的自我斗争中摇摆不定。”

  2000年,侯正光决定和这种职业状态“切割”,前往英国深造。在众多看似新潮的设计专业里,他选择了略显传统的当代家具设计,“家具和人的关系很近,不论是个人还是家庭,都有一种‘慰藉’功能。”

  2003年,侯正光回国创业,中国家具市场方兴未艾。起初,作为一名接受过西方家具设计教育的设计师,他试图规避“中式”的标签,设计的第一批家具有小几百件,工艺、材料、品类都五花八门,“我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消化,很难有一个恰当的方式将它融汇到设计中。”

  渐渐地,侯正光意识到,一切天马行空的背后都存在历史的脉络与根据,“要做中国传统家具,就无法回避文化的印记。”于是,他一头扎进了与家具相关的书籍与史料里攫取历史养分,“我发现,中国传统家具不仅有着包罗万象的形制,工艺、材质等体系也非常考究。”

  2008年,侯正光将家具品牌命名为“多少”,语出《道德经》里的“少则得,多则惑”。虽然被冠以“新中式”“极简”等标签,但在侯正光看来,他设计的家具并不是传统元素不加过滤的表面堆砌,而是在新与旧的取舍间将文化内核与优秀工艺结合起来。

  比如,店门口摆放着一个玄关柜,名为“见南山”。柜面雕刻了一个个圆点,形成像素化的点阵山水。圆点的大小疏密塑造了水墨画的浓淡深浅。近看只得一斑,远视方见全貌。“希望能通过更当代或是抽象的方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,而不是那么唐突、直接。”侯正光说。

  “与其用‘新中式’来定义品牌,不妨说‘多少’一直在探索如何营造当代中国人生活空间。”家有四娃的侯正光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体悟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。2019年,他提出了“东方客厅”的概念,设计了更长的餐桌,一家人吃完饭后,餐桌可以成为办公桌,全家一起看书、写作业,而不是吃完饭后各自回房。

  之后,侯正光又提出了“主厅”的概念——比起接待客人,中国家庭日常需要团聚的空间。在他打造的客厅场景中,高茶几取代了常见的低茶几,摆放在客厅中央,不仅承载了喝茶待客的功能,还通过增加长度照应到沙发周边的所有人,形成团聚围合之态,让家人间能够自然而然地更加亲近。

  侯正光说,相比用家具来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,“用设计来衔接家庭关系”这种具有人文关怀的追求可能是真正务实的地方。“中国人对天伦之乐和大家庭的向往,是最重要的设计依据之一。家人围坐,其乐融融,是家具可以有的潜在功能,也是‘多少’笃信的设计理想。”

  在中国原创家具设计领域,侯正光如同垦荒者,用设计唤醒家具的功能,让中国传统文化真正通过家具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,“不是流于外在形式上的强硬输出,而是聚焦于文化内核的思考表达,这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尊重。”